Showing Posts From
校园
从校园到职场,他们是怎么过渡的
这次分享主题是「从校园到职场 -- 我的成长之路」,视频内容可以查看 B 站链接:从校园到实习再到秋招。上次的面试分享之后,阿卡拉提到关于刚毕业的学生也会有很多找工作的困扰,而且这个阶段能获取到的信息相对比较有限,如果做一期针对这个群体的分享也会是很有意义的。然后正好也接触到了两位毕业生 hzh 和豆豆,他俩一个是本科,一个是研究生,学习能力也非常强,也都在一线互联网公司实习过,所以就拉他们来做这次分享。 分享人介绍hzh 我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 hzh,是 23 届秋招的一名应届生。目前是在广州字节 TikTok 直播团队实习,做的是 iOS 开发,未来会去上海小红书发展。 豆豆 我叫豆豆,是曲阜师范大学,然后现在在读研三,我的研究方向是做推荐算法,有三段实习经历,目前是接了快手的 Offer。 在校篇 在学校期间个人的学习状态怎么样?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校期间卷不卷? hzh 我的学校是广州这边的一个双非,但整个学校的就业氛围还是比较强一点。我的学习状态主要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程学习,另外一个是工作室的学习。 课程学习看每个人的自觉程度,像我这种比较懒散状态。其实一些课也没有比较认真地听,为了通过期末考试,才会临时突击一下,我很大一部分课程学习都是这样过来。 工作室那边的学习,主要是看自己的兴趣,我学的是 iOS 相关的一些知识,然后帮导师做一些项目。 关于周围的学习氛围,这个其实是要分环境的。我身边的氛围就是非常不卷,寝室每个人都是疯狂打游戏,参加社团活动打球,可以说是比较摆烂,但感觉这个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一个大学状态。 但是可能是因为我们班比较特殊,然后像隔壁班的话就会有比较卷的情况。我听说好像是有一个班里面有 20 个左右是绩点4.0,每一科平均都是 90 多分。 就我的宿舍来说,我们在春招之前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去刷 leetcode 了。这些主要是因为宿舍里面有个人,他比较厉害,就很喜欢刷那些困难题,我们有什么不会的也去问他。然后这种卷的话其实就是看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程度,不是跟身边人去比,而是跟自己的预期去比。 豆豆 我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基本上是自学,身边的同学在本科期间可能玩得比较多一些,我会有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方向,比较喜欢的一些项目,然后会自己去学习、实践。 本科大家都不是很卷,读研期间的话可能会因为导师分配的各种课程任务。大家需要更多的时间花在这种课业上。然后在秋招的话我身边的同学没有冲大厂的,70% 可能会选择这种国企、事业单位,20% 可能会去读博。这是研究生阶段,本科期间差不多 80% 大家都在考研,考虑直接就业的则比较少。 在校期间如何做职业选择,职业规划 hzh 我个人是有明确预期毕业要去做什么。我跟身边的人也经常去讨论过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对这一块都是比较迷茫的。在校期间,大家都是在学校按部就班的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然后突然间就到了大二,大三,发现自己可能需要去选择一个职业道路了,未来的一个发展也要去思考。有一些人其实甚至不愿意去想,比较晚才醒悟,比如说大三下,大四这样子,那他的准备时间,就不一定够了。 学校在这一块给的帮助也很少,应该是只有一门叫什么「大学生创业指南」,是一个水课。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创业的一些东西,让大家写一下简历,提前适应一下面试的时候该怎么回答。但这些都不能算是说去规划你未来人生要去走一个怎么样的职业道路。 我认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了解职业信息的途径是,咨询直系的师兄师姐,他们大多是已经走在就业的道路上了,已经思考过这方面的选择。然后我们可以去就了解一下他们的一个选择或者听取一些建议,可能会给我一些帮助和启发。 QA:现在这个阶段,你那个专业,整体就业情况怎么样,定好工作的比例大概占多少? 其实如果不是今年的比较特殊情况,按往年来看我们整体就业率都是很高的,比如说我在的那个工作室,去年基本上都是能进大厂的。但是今年的话就是比较难,我们那个工作室,做前端和后端的,十几个人好像就只有一两个拿到了校招Offer。客户端的话可能会比例高一些,但是也不会特别高,反正今年就是非常困难。 豆豆 我们学校跟广东那边差别好大,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就是做科研,做论文。 我在大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学校的教务系统。是一个iOS版的,所以当时就决定要走开发这条路了。我其实明确毕业要做什么还是比较早的。 在职业选择上还可以通过加群,特别是那些有一线开发人员的群,可以获取直接的外部信息。因为在学校的话,这个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身边做过开发的人也几乎没有。 就你的观察,现阶段哪个专业处于热门状态,计算机专业还是一个好专业吗,该如何做出最优的职业选择?hzh 我感觉目前互联网还是处一个比较热门的情况,但是相比于过去可能差了不少,只不过又提高了许多门槛。但是它的一些薪资待遇、福利以及未来发展都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至少还是可以排到前10%的。 关于职业选择,我总结下来就是三种:就业、考公、考研。我们学校的一个就业比例是比较高,考公考研相对少。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是在字节实习之后发现互联网的生活可能不太适合,然后就立马离职,然后最终选择 all in 考公这样子。所以说计算机也不是适合所有人,还需要考虑个人兴趣以及对压力的接受程度。 豆豆 我觉得现在热门行业的话有互联网这一块,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就是做做核酸这一块可能比较比可能比较热门。然后行业最难的话就是公募私就是这种量化,我觉得这个行业其实门槛还是挺高的,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相对来说会难一些。职业选择就我身边同学来说的话,基本上都是以往这种稳定方向发展,计算机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吧。这个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背景或者是家里有比较好的一个资源,我觉得相对其他专业来说的话,计算机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考公是另一个热门选项,但成功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一个班里去尝试的,可能最多 10% 的同学能够考上公务员。 实习篇 实习为什么选择了 iOS 呢?然后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如何克服的?为实习准备了哪些? hzh 选择 iOS 是因为学校有个工作室,他大一下的时候有过一个宣讲,当时听下来就是有各种方向,前端、后台、客户端还有各种机器学习。自己算是果粉,对移动端也感兴趣,然后就选择了iOS 。当时手边也有一个 Mac 电脑,然后直接就咔咔整了。 学习之中遇见的困难还是挺多的,主要来源于入门的初期阶段。要去学习计算机的思维,还有解决问题的整个思路和方法。工作室里也有一些考核,我之前会在一些简单问题上面卡很久,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等等。但过了这个阶段就好很多饿了。 到字节实习准备的东西就是计算机基础,算法,iOS 知识点还有一些项目这几个方面。 计算机基础的话其实就是在校的课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这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记忆,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通过自己的话将这些内容讲出来,在学习之中也可以沉淀出自己的笔记,后面反复过。 关于算法,我是跟着一个公众号,「代码随想录」。里面会循序渐进,链表、二叉树、贪心、动态规划等,然后我跟着里面刷,大概刷了 500 多题。 因为当时做学校的项目,都比较简单,很难提炼说里面的难点内容。我就自己去网上看一些博客,偷学一些性能优化、滑动优化等这些内容。 然后再去学 iOS 的和 OC 的一些底层原理,我还去看了一些 objc 4 的一些源码。但我感觉这个应该没有太大作用,因为面试一个校招生其实是不会去问一些非常底层和源码的一些东西。 实习岗的竞争个人感觉还是蛮卷的,我面试了挺多公司的,最后也没通过几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拼多多在面完三轮技术面之后,在 HR 面挂了,这也侧面体现出了竞争大吧。 豆豆 我选 iOS 当时是因为给学校做了那个教务系统,就是大二,大家的时候学校没有这个iOS版教务系统,然后就自己去学习,把它给做了出来。然后大三大四也接触了一些 PHP 还有 Java。 真正选择 iOS 是在研一的上学期,当时是想了一些行业的问题,就是这个互联网不可能一直跟当时一样,那种如日中天肯定会达到一个瓶颈期,过后也会遇到困难。但就可能在客户端方面没那么卷,然后就选择了 iOS。 学习困难方面的话,肯定会有的,但很难去表述这个东西。一般是遇到问题然后去把它解决掉。其实更多的是把这些问题,答案,还有解决问题的方式给内化,就是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准备的话刚刚跟 hzh 说的差不多,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还有组成原理。还有这个平时写过的一些项目。我觉得实习的话可能竞争,对于客户端来说的没那么大,对后端和前端可能竞争会更大一些。 实习跟在校课设有什么不同?实习期间进行转正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hzh 实习跟在校课设最大的不同,我感觉可能就是一个规范的流程,跟我们就是自己去随便写点 demo 不一样。然后公司里面其实它整个流程其实还是比较长的,会有各种需求初评、细评,然后技术评审,然后排期开发,提测,一些比较规范的流程。 还有一些合作方面,自己做的一些东西其实是不用跟别人合作的。你在实习的时候是要经常遇到跟别人合作的情形,这沟通能力会有一些要求。然后实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我在面试实习的时候就是觉得自己的项目经历是比较弱,然后在实习的时候也去补了这一块知识,然后参与了整个我们公司内部的那个项目的开发,了解了其中一些知识,也做了很多需求。算是补齐了我之前的一个短板,这样子秋招竞争力会更强一点。 在字节,今年的转正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往年其听那些师兄说 是 80、90% 的转正率,今年保守估计应该是40、50%。 豆豆 实习跟课设不同的一点就是在实习过程中那个接触到的项目,它是有排期的,有时间规划。在学校自己做项目,可能就没有这么完整的时间观念了,就是哪天想起来要做一点,就花上时间去做一下。 实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更多的是能接触到更多的人。然后我会跟他们很多人都交流想法,我觉得这种人际交往是我收获比较大的一点。 转正率不好说,我是没转正就跑了。 秋招篇 今年秋招被称为最难就业季,计算机也被冠以最卷专业,大家的秋招是怎么准备的?秋招的结果怎么样,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hzh 我是边实习边秋招的状态,因为实习的强度比较大,准备的时间也比较短。我大概准备一两个月,就直接投简历了。这一两个月边上班,然后下班的时间去刷一下题,准备的内容就跟上面实习准备的差不多。 秋招会偏向实际做的东西去准备多一点。秋招从结果上来讲的话其实还行,但是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边实习边秋招,整个人是一个非常累的状态。 我个人觉得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边实习边秋招。除非你的实习工作强度是比较轻松的,或者你对于转正有比较大的把握。 还有投简历的时机,我觉得越早越好,就算你还在一个准备状态,已经可以开始投了。因为有些公司在提前批的时候是不需要笔试的,对简历筛选也没有那么严格。到正式批的时候,会多一个笔试的流程,最终走下来可能会浪费更多的时间,还有一些公司在提前批就已经招完了。 豆豆 我准备秋招其实还算比较早的,就是在研一期间,包括实习阶段就开始为秋招准备了。当时是把计算机网络还有操作系统这些知识点去列成一个思维导图。在每次面试之前,我都会把他们有针对性地再复习一遍。我还针对牛客网上的一些面试题,把它们进行了一个归类整理,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也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把它给存起来。 然后就是去刷题,其实这个是断断续续的,把一些比较常考的那种热门题先刷一遍。今年秋招其实拿了六七家 Offer。经验的话,我觉得刷题还是要坚持下来,因为每次面试都是必须经历的,而且算法比重一般比较大,几乎每场面试都会有这种算法题,大概占 80%。如果这个题写不出来,可能就要被挂掉。 保持刷题的这种节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选择广一点。 成长篇 学校的教学环境,实习,个人学习,哪个对自己的成长帮助更大?为什么?从大学到职场的转变,是否经历过迷茫期,又是如何克服的? hzh 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是个人学习 > 实习环境 > 学校教学。学习这个事情永远都是自己的,无论你有没有学到或者是有没有去沉淀下来,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比如像我实习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去直接问同事或者 mentor。问完之后可以直接解决,但是后续遇见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的话,还是要去问别人,这样自己的能力提升是很有限的。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投入更多时间去自我学习。 我的迷茫期是对于一些工作内容强度和节奏比较不适应,感觉实习的过程中压力也比较大。然后我去跟我的一些朋友、导师或者同事讨论这个问题,发现大家在刚刚从学校到社会这个阶段,都是会有这个问题的。 这个自己要去想清楚这件事,你是想要一个怎么样的生活,期望生活是怎么一个节奏,是坚持往互联网这个方向,还是考虑其他更适合自己的事情。然后可以多去征询别人的意见,多去跟别人讨论自己的一些困惑。 但这些都是一些输入,是外部的建议,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做归纳和总结。 豆豆 我也认为个人学习 > 实习 > 学校教学。因为在学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挖掘问题,然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对就业的帮助可能没那么大,对于就业,更需要的还是自我学习能力。 大学到职场的迷茫期,我其实当时也有过,就是在实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多多交流,多请教别人,我一般会去在问一些职场上的朋友或者是比较熟悉的一些人。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这种处于十字路口的阶段,也不需要太焦虑。 对于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哪些建议?有哪些道理是步入社会才学到的? hzh 其实也不是建议,总结一些我的看法吧。 首先是学习,我大学的一些课程大部分应该都是一个混的状态,像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这些基础课,都是上课经常玩手机,最终期末的时候再去突击学习。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如果能够重新来的话,我会在上课时更专注一点,多听老师见解,去培养自己计算机思维还有逻辑能力,因为这些能力是会伴随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 对于一些比较水的课,可以不用在意老师的看法,只要不影响毕业可以随意一些。一些课外活动和社团,如果自己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参加几个。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拓宽我们的人脉,锻炼一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些都是蛮重要的,无论是遇见了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人去沟通,去听听看他对这件事情的意见。 步入社会才学习到的道理:要有 Owner 意识,在职场上,你写的这段代码,你做的这个东西,你要对它负责,任何时候,任何相关的问题,都要做到可以找我解决的程度。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不要遇到什么困难就去请求别人帮助,我们要摆脱对外界的依赖。 说话要有分寸一点,谨言慎行,少说多做。比如说公司的一些红线内容或者其他涉密内容,都谨慎讨论。豆豆 我觉得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要提前准备,无论是去就业或者是去读研或者是去读博,一定要提前决定,提前准备,不要到了临近报考的那个时间段,才去准备。 第二个就是学习跟实践相结合,学到了一些东西,自己也手动去操作一遍,去实践一遍,这样可能会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会扎实一点样。 步入社会才学到的道理:更多的去理解业务,把技术当做一种工具。 团结好身边同事,跟大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相处模式。